中國首位竹笛表演藝術博士楊偉傑,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師從笛簫大師張維良。現任華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研究員(教授),同時兼任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笛簫導師、香港大學音樂系竹笛導師,並為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竹笛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香港竹笛學會理事、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香港天籟敦煌樂團藝術顧問、新加坡華樂團藝術諮詢團海外成員。
楊氏曾多次在香港、北京、上海、臺北等地舉行獨奏會,並曾先後與著名指揮家張列、王甫建、葉和中、葉聰、鍾耀光、顧寶文、劉沙執棒的廣東民族樂團、上海民族樂團、俄羅斯薩馬拉愛樂樂團、新加坡華樂團、香港管樂協會專業導師管樂團、山西交響樂團、臺灣愛樂民族管弦樂團合演多首竹笛協奏曲,其中更曾分別與廣東民族樂團和上海民族樂團三度合作,乃首位香港出生的中樂演奏家受邀與中國內地頂級民族樂團合作演出。
楊氏祖籍廣東普寧,於香港土生土長。先後隨張向華、李鎮、曾永清、黃金成、孫永志、蔣國基、馬迪等名家習笛。2003年獲香港中文大學頒授一級榮譽音樂文學士學位,並免試直升研究院攻讀民族音樂學,獲頒哲學碩士銜,其後在香港演藝學院攻讀竹笛演奏音樂碩士學位,為香港首位竹笛演奏碩士,同時留校任教,在學期間曾多次獲頒獎學金。2019年,楊氏榮獲香港音樂及舞蹈界聯會頒發「區永熙傑出音樂家大獎」,以表揚他在音樂藝術上的成就以及對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內外音樂文化交流之貢獻。同年以青年拔尖人才身份引進華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楊氏為《中國音樂導賞》(香港商務印書館2009)、《聽賞音樂中國》(香港大學出版社2019)作者之一,擔任香港中樂團《中樂無疆界—國際作曲家高峰會論文集》(2017)主編,並於海內外多份報刊發表過數十萬字的音樂專題文章。自2017年開始策劃「粵樂集結號」系列音樂會,攜手余樂夫、沙涇珊、張悅如等多位來自粵港澳三地的青年音樂家,推出多場跨界粵樂演出。近年也涉足笛曲創作,作品《粵竹》及《詩鄉》於2018年8月與11月分別在臺北和高雄首演。
楊偉傑所用之竹笛由中國制笛師萬強於丙申至戊戌年間特製,由西安滌心坊提供。
楊氏曾多次在香港、北京、上海、臺北等地舉行獨奏會,並曾先後與著名指揮家張列、王甫建、葉和中、葉聰、鍾耀光、顧寶文、劉沙執棒的廣東民族樂團、上海民族樂團、俄羅斯薩馬拉愛樂樂團、新加坡華樂團、香港管樂協會專業導師管樂團、山西交響樂團、臺灣愛樂民族管弦樂團合演多首竹笛協奏曲,其中更曾分別與廣東民族樂團和上海民族樂團三度合作,乃首位香港出生的中樂演奏家受邀與中國內地頂級民族樂團合作演出。
楊氏祖籍廣東普寧,於香港土生土長。先後隨張向華、李鎮、曾永清、黃金成、孫永志、蔣國基、馬迪等名家習笛。2003年獲香港中文大學頒授一級榮譽音樂文學士學位,並免試直升研究院攻讀民族音樂學,獲頒哲學碩士銜,其後在香港演藝學院攻讀竹笛演奏音樂碩士學位,為香港首位竹笛演奏碩士,同時留校任教,在學期間曾多次獲頒獎學金。2019年,楊氏榮獲香港音樂及舞蹈界聯會頒發「區永熙傑出音樂家大獎」,以表揚他在音樂藝術上的成就以及對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內外音樂文化交流之貢獻。同年以青年拔尖人才身份引進華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楊氏為《中國音樂導賞》(香港商務印書館2009)、《聽賞音樂中國》(香港大學出版社2019)作者之一,擔任香港中樂團《中樂無疆界—國際作曲家高峰會論文集》(2017)主編,並於海內外多份報刊發表過數十萬字的音樂專題文章。自2017年開始策劃「粵樂集結號」系列音樂會,攜手余樂夫、沙涇珊、張悅如等多位來自粵港澳三地的青年音樂家,推出多場跨界粵樂演出。近年也涉足笛曲創作,作品《粵竹》及《詩鄉》於2018年8月與11月分別在臺北和高雄首演。
楊偉傑所用之竹笛由中國制笛師萬強於丙申至戊戌年間特製,由西安滌心坊提供。